普通帆布输送带
2021-08-13 出处:必发bifa官方网站
1971年11月,我来到坐落内蒙古大学院内的内蒙古电子仪器厂做工。时运尚佳,没几天功夫,便赶上转正这个时机,从此,我完毕了长达十载的漂泊生计,直至20世纪90时代初的一刀切(内退)停止,总算过了近20年的安靖日子。
20世纪中叶,娇小玲珑的晶体管替代了粗笨的电子管,各种名字的电子工业如漫山遍野般发展起来。与此同时,还专门设立了主管这些工厂的省、市级电子工业局。
内蒙古电子仪器厂(简称电子仪器厂)1958年建厂,原为内蒙古大学物理系的一个校办工厂,厂区建在校园的西北方向,呈灰色砖瓦钢筋结构,规划紧凑、匠心独运。一眼便知是一个科研组织。
一进厂门,一种严厉、严重的气氛迎面扑来。一个拐了几道弯水磨石地上的长廊,连结起两头的房间:有厂办公室、政工科、厂长室、医务室、科研所、绘图室等组织。出了第二道门,是一个正方形院子,东边的小二楼是装配车间,北边与西面分别为漆包线、钣金、基加工等车间。
电子仪器厂是国内为数不多定点出产示波器的厂家。仪器上端的小荧屏上,可显现出无线电波的信号图象,被广泛用于一些科研、顶级项目。
由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制造的精密度高,所以大多员工为高级知识分子和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结业生。当然,也不扫除辅佐工种中的一般工人。来自天津、四川、江苏等地员工约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。这个厂的作业与其他工矿企业比较要轻松一些,且工资待遇、粮食定量均按重工体系规范发放。
我进入电子仪器厂后,一直在动力车间作业,干的是膂力活儿。但也曾在一些重要场合,露过一两次脸。
电子仪器厂的走廊里常常能看到一些文字精练、插图美丽的墙报或板报呈现,算是一道景色。那时适逢春风泛动之际,3月5日全国要展开大张旗鼓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。车间领导让我出一次黑板报,我愉快地接受了使命。没用多长时间,便用五颜六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戴着皮军帽的雷锋头像,还配了一首小诗。当这幅画作一经展现,便引来围观者很多,并有人感言:厂里还线时代,电子仪器厂由旧址迁入新城东门南端的新厂房。厂区内,配套车间红砖红瓦设备精巧。厂主干道两边白杨挺立,垂柳婀娜,果木飘香,俨然大厂风仪。
此刻产品销售、厂貌建造、家属楼增盖、员工福利待遇都到达一个新高度。当年作为一名国企工人,什么也不必发愁,基本工资按时开,还有可观的季度、年终奖金。不管是拖家带口的老员工,仍是新来的小徒工,都有宿舍或独身楼可住。除电费自理外,其他采暖费、水费、修补费、卫生费等均由厂子总揽。那时治病也很便利,去厂医务室拿一张三联单,各大医院均可就诊或住院,只需花5分钱的挂号费,便万事大吉了。进入秋季,汽车队的10多辆大卡车早忙乎上了:首先是薛家湾的大块煤每人一吨照分不误,然后拉冬储菜,武川马铃薯、毕克齐大葱、西菜园白菜等,挂号多少给多少,更有车队还远涉山东烟台拉苹果(有时也以火车邮寄),到辽宁盘锦拉大米,去河北保定买香油、花生等。总归,什么也不缺。每当国庆、元旦,全厂员工大聚餐的局面,就更热闹了……
步入20世纪80时代中期,家属宿舍除东护城河南北的几栋楼,原内大院内、水源街的平房外,还增加了联合小区、新城南街1号院几处高楼。我和同车间的马福科、梁振荣被调入行政科,成立了一个修补小组,专门担任员工宿舍上下水和暖气的修补作业。这个活儿可谓苦乐掺半。早年高楼设备欠完善,干点小活儿也要爬地沟关总阀。地沟的高度也就五六十公分,底子直不起腰,那就要打着手电,带上管钳,在水里、泥里匍匐前进了……其时还有一个不成文的风气,不管给哪家干完活,都要请修补工吃饭,好烟、好酒、好菜款待一番。由于同厂,有共同语言,酒后戏弄,天然五光十色了。
现在,我还不时想起那些真挚协助过我的师傅,如马师子、郑长财、刘建平、侯瑞文等。还有杨州人,结业于南京无线电校园的同厂老友林荣凯(1975年调回老家)曾邀我于1976年去他家园作客,顺便在南边转转。现在回首往事,还不无慨叹……文/塞布衣